天津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2:46:45   浏览:97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逐步实现本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收运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袋装,是指对城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镇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含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使用专用垃圾袋盛装、投放、收运的活动。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实行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生活垃圾袋装的总体规划,制定本辖区生活垃圾袋装的分区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并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袋装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环保、房管、市政、公安、卫生、工商、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生活垃圾袋装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并逐步推行生活垃圾的袋装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第七条 生活垃圾袋装的组织推动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工:
(一)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三)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由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城镇各类市场内的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由市场开办单位负责。
第八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办公楼、商场和各类市场,应当按照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由建设单位负责配置生活垃圾袋装收运设施,并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所需资金列入建设项目投资。
第九条 已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区、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办公楼、商场和各类市场,未配置生活垃圾袋装收运设施或原有环境卫生设施不适应生活垃圾袋装收运的,应当在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配置或改造,并应达到市市容环境行政
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配置或改造生活垃圾袋装收运设施应当按照下列分工各负其责:
(一)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由其自行负责;
(二)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由业主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尚未组成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居民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三)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由区、县人民政府统一负责;
(四)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办公楼、商场和各类市场由其开办单位或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条 生活垃圾袋装收运设施的更换、维护,由管理单位负责;无管理单位的,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十一条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个体工商户和收集生活垃圾的单位,应当使用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证登记,并符合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规格、厚度、颜色等要求的可降解专用垃圾袋盛装、收集生活垃圾。
第十二条 投放和收运袋装生活垃圾,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居民区内的居民对其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应扎紧袋口,按照物业管理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投放,并由物业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自行收运或统一委托环境卫生服务单位按规定的时间收运。
(二)主次干道两侧沿街居民、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在当日18时至24时,将其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对所投放的袋装生活垃圾,由环境卫生服务单位直接收运,并于投放次日8时前清运完毕。
(三)非主次干道两侧沿街居民、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投放其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产生袋装生活垃圾的居民、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环境卫生服务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已确定实行生活垃圾袋装的区域内拒不实行生活垃圾袋装的;
(二)在袋装生活垃圾中混入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及液体垃圾的;
(三)使用破损袋盛装生活垃圾的;
(四)损坏已投放的生活垃圾袋的;
(五)损坏袋装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
(六)擅自启用或损坏已被封闭的生活垃圾通道的。
第十四条 单位或个人从事袋装生活垃圾收运经营活动,应具备下列条件,并向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核批准:
(一)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
(二)有与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包括物业管理单位)、个体工商户订立的生活垃圾清运合同;
(三)拥有专用密闭运输车辆;
(四)具有相应的清运能力。
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审核,对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发给批准书,同时指定运输时间、路线和卸地;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袋装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必须使用密闭的专用车辆,保持车容车貌整洁,不得沿途撒漏或任意倾倒生活垃圾。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已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未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已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其改正,未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单位责令其改正。对不改正或改正不彻底的,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处以100
0元以下罚款,从事经营活动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一)、(二)、(三)、(四)项和第十五条规定的,已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未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五)、(六)项规定的,已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恢复原状,未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应当责令其补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
赔偿损失,并可按重置价格的50%处以罚款。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已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未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区、县,由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区、县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违反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园区的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0年9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东府〔2007〕8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号)和《广东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粤府函〔2006〕33号),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东莞市辖区范围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第三条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原则:统一指挥、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及时高效。

第四条 本应急预案所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因食品质量问题造成人身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的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一次中毒事故造成1人(含1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50人(含50人)以上的;

(二)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且中毒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

第五条 公民和单位有义务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根据事故处理工作需要,成立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见附件),负责领导和指挥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七条 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部署、指挥、组织和协调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确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及处理指令,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市食品安全应急办:负责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传达指挥部的各项命令,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组建和管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咨询专家讨论会,征求相关专家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意见;负责事故处理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修订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规范性制度;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新闻报道或新闻发布;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指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并作出处分决定。

市经贸局:负责组织、协调发生在私屠滥宰、加工销售注水肉、病害肉以及酒类产销等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教育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发生在学校内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防止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根据涉案人员提供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追查有毒有害食品的流向。

市财政局:提供资金支持,确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有效进行。

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因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受到污染而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技术鉴定等工作,追查引发事故的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源头,对有关产品采取控制措施。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发生在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急重病员的医疗救治工作;依法对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封存在消费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

市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污染处理工作,并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协调发生在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封存在流通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追查问题食品的流向。

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因野生动植物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技术鉴定等工作,会同工商部门追查可疑野生动植物的来源和流向。

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因水产品受到污染或食用有毒水产品而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等工作,追查引发事故的初级水产品的养殖源头,对有关产品采取控制措施。

市质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发生在生产加工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对涉嫌区域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可疑食品及其生产加工场所。

市食品药监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组织、协调因进出口动植物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等工作。

东莞海关:负责因进出口食品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通关环节的调查处理,并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处理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运输力量,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急重伤病员运送到指定医疗机构。

第八条 各镇街应当组建由分管领导负责的食品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在上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和指挥辖区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三章 预警分类和处理原则



第九条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分为三个级别:

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用红色表示):一次食物中毒事故造成5人以上(含5人)死亡或中毒人数超过300人(含300人)以上或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且中毒人数超过100人以上的。

Ⅱ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用黄色表示):一次食物中毒事故造成3人以上(含3人)5人以下死亡或中毒人数超过200人(含200人)以上300人以下或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且中毒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

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用蓝色表示):一次食物中毒事故造成1人以上(含1人)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人数超过50人(含50人)以上200人以下或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且中毒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

  第十条 发生Ⅰ-Ⅲ级预警级别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处理。

发生Ⅰ-Ⅲ级预警级别以外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处理,应将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和处理结果报市食品安全应急办。

各职能部门在处理过程中,认为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可以通过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协调安排。



第四章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扩散和升级。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管和监测,定期分析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卫生部门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人数、原因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第十三条 市卫生部门接报后,应及时核实,并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应急办通报事故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报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应当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填写《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登记表》,向市政府、市政府应急办和省有关部门报告,并通报市相关职能部门。



第五章 应急响应和处理程序



第十四条 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值班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指定联络员和联系电话,报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备案。

第十五条 市食品安全应急办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立即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事故进行调查确认以及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向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议。

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作出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后,指挥和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 在市食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应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下列工作:

(一)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以及专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二)配合市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抢救中毒病人。接受抢救中毒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应急办报告治疗进展情况。

(三)组织专家对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下一步防范措施。

(四)会同市委宣传部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关信息。向媒体发布的信息,应当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发布”的原则和规定程序,信息内容应经发布单位领导或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审查同意后,以单位名义发布。



第六章 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 对重大和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市食品安全应急办应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或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市食品安全应急办要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时写出调查报告,报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政府应急办、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

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情况;(二)应急救援参加单位、投入人员和设备情况;(三)应急救援过程、经费决算、实际效果;(四)诱发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和个人。

第十九条 市民政局要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处理工作。必要时由市食品安全应急办组织团市委、法律援助中心等相关单位参与。

第二十条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有下列情形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一)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二)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措施或应急救援不力;(三)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情况出现重大疏漏;(四)索贿受贿、包庇事故责任者。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应急预案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应急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东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 指 挥:邓志广(市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任新合(市政府副秘书长)

钟新力(市食品药监局局长)

成 员:蔡景安(市委宣传部)

罗乐英(市监察局)

张钰英(市食品药监局)

李小帆(市农业局)

叶玉培(市海洋与渔业局)

邓志波(市质监局)

范燕彬(市工商局)

叶葆华(市经贸局)

金行中(市卫生局)

兰 敏(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刘国军(市环保局)

胡炽海(市林业局)

陈锐康(市财政局)

李鸿昌(东莞海关)

梁建柱(市公安局)

王旭辉(市教育局)

袁佩霞(市民政局)

叶伟雄(市交通局)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简称“市食品安全应急办”),设在市食品药监局。成员名单如下:

主 任:钟新力(市食品药监局局长)

副主任:蔡景安(市委宣传部)

张钰英(市食药监局)

李小帆(市农业局)

叶玉培(市海洋与渔业局)

邓志波(市质监局)

范燕彬(市工商局)

叶葆华(市经贸局)

金行中(市卫生局)

梁建柱(市公安局)

兰敏(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 员:周卫平(市食品药监局)

黄力平(市农业局)

黄林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马 锋(市质监局)

林青平(市工商局)

刘广林(市经贸局)

李小伟(市卫生局)

梁肇河(市公安局)

周润华(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北京市集邮品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北京市集邮品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1992年12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2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集邮品市场的管理,维护集邮爱好者合法权益,制止非法交易活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集邮品市场管理。
本办法所称“集邮品”是指邮票、邮封、明信片、邮简、邮折和其他集邮品。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集邮品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开办集邮品市场,须由开办单位申请,经区、县政府同意,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并核发市场开办许可证后,方可开办。
第五条 开办集邮品市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合法使用的场地;
2.有必要的资金和服务设施;
3.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4.有熟悉业务的管理人员;
5.符合工商管理机关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从事集邮品交易活动必须进入集邮品市场,不得在场外经营或聚众互换集邮品。
第七条 经营集邮品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集邮爱好者进入集邮品市场从事集邮品交易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集邮爱好者凭居民身份证向驻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入场登记。
第八条 集邮品市场内设立集邮品交易区、互换区、信托服务部。
交易区内,允许从事集邮品经营活动;互换区内,允许集邮品互换,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互换集邮品必须以货币补齐价值的货币限额标准,执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规定。
第九条 经开办单位同意,有集邮品经营权的企业可在市场内开办信托服务部,从事集邮品的收购、寄售和拍卖。
第十条 集邮品市场禁止下列集邮品交易:
1.有反动内容的集邮品;
2.违反国家规定自制的集邮品;
3.国际邮联公布的有害集邮品;
4.伪造的集邮品;
5.国家禁止流通的其他集邮品。
集邮品由市邮政管理局指定的单位鉴定。
第十一条 集邮品市场禁止下列行为:
1.非集邮品的经营和交换活动;
2.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或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3.非法倒卖,哄抬价格;
4.其他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十二条 在集邮品市场内从事集邮品交易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按规定纳税和缴纳市场管理费。市场管理费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比照城乡集市贸易管理费的标准收取。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没收集邮品、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并可比照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邮政部门、邮政部门职工、集邮品市场管理人员内外勾结,参与集邮品非法倒卖的,视为投机倒把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在集邮品市场内扰乱治安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