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6:48:00   浏览:99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172号


  《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1999年7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宏民
                           
一九九九年八月六日


             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立计量标准,制造、修理、销售、安装、改装、检定(校准)、使用计量器具以及从事计量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南京市技术监督局对本市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县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物价、卫生等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实行许可证制度。


  第五条 计量器具销售者必须向市、区、县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登记备案。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经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资格确认后,可以从事计量器具安装、改装经营业务:
  (一)有与开展安装、改装计量器具项目相适应的生产设施;
  (二)有相应的计量技术人员并取得资格证书;
  (三)有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安装、改装计量器具的质量保证制度。


  第七条 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登记册,并办理强制检定的有关手续。


  第八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进口或进口件组装的计量器具,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合格。


  第九条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计量器具,必须经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计量违法行为:
  (一)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环节使用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或编号的计量器具;
  (二)利用他人产品、生产设备和技术文件申办《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三)擅自改装、修理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
  (四)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计量器具;
  (五)破坏计量器具防作弊装置或者检定封印;
  (六)伪造计量检定印、证或铅封;
  (七)利用计量器具进行欺骗性计量;
  (八)销售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或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九)伪造、冒用、转让、出租、出借或者与他人共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第十一条 商品交易或者提供服务实行计量收费的,经营者必须标明量值和计量单位,并配备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器具。
  商品交易量或者提供服务量的实际值与结算值应当一致,计量偏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商品交易市场的主办者应当负责提供复核商品量的计量器具。


  第十三条 大宗物资的经营者出售商品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检测并提供标明量值的单据。
  不具备检测能力的经营者应当委托具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计量检测单据。


  第十四条 生产、销售定量包装商品,必须标明商品净含量。
  生产定量包装商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技术条件,并通过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


  第十五条 实现现场计量收费的,经营者应当明示计量操作过程和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消费者有异议时,经营者应当重新操作并显示其量值。


  第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必须配备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设施。
  新建、扩建生产项目的设计方案中必须具备相应的计量保证措施。


  第十七条 企、事业单位需要对本单位计量检测体系的完善性和提供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证实的,可以向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确认。达到相应水平的,由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发放计量确认证书。


  第十八条 为社会提供检定、校准、测试等检测数据的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格确认:
  (一)有符合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
  (二)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工作环境和专业人员;
  (三)建立数据准确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由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没有进行资格确认的,由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由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属非经营性行为的,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属经营性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30000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计量监督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95号

  《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8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
              二○○五年十月十三日


         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
            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信用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维护公平交易、正当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征集、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企业,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注册登记的经济组织。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提供的,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单位征集的,企业自行申报的,以及其他省人民政府授权征集的与企业信用有关的记录。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征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应当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式征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为行政管理提供相关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为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按照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在本省行政机关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换、查询和共享。
  第五条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分为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企业业绩信息系统、企业提示信息系统和企业警示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
  第六条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基础信息系统: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结果;
  (五)企业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
  (六)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七)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
  (八)企业用工情况;
  (九)企业的纳税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十)企业的其他经营信息。
  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营业执照注册号是企业的身份识别号码。
  第七条 企业下列信息记入业绩信息系统:
  (一)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受到市级以上行政机关表彰的;
  (二) 纳税信誉等级被县级以上税务部门评定为A级的企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知名商标的;
  (三)通过质量标准认证或者产品被列入国家免检范围的;
  (四)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
  (五)省级行政机关认为可以记入的有关企业信用的其他良好行为信息。
  经相关行政机关审核后,企业自行申报的业绩信息可以列入业绩信息系统。
  第八条 企业下列信息记入提示信息系统:
  (一) 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 
  (二)生产经营中被行政机关立案调查的事件;
  (三)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涉诉事件;
  (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涉案涉诉事项;
  (五)省级行政机关认为应当记入的企业其他违规、违约行为。
  第九条 企业下列信息记入警示信息系统:
  (一) 因偷逃骗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发布虚假广告等各类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
  (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的;
  (三) 因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 省级行政机关认为可以记入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
  第十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下列信息,记入警示信息系统:
  (一)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被发现存在下列情形正被查处的:
  1正在被执行刑罚的;
  2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其他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3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
  (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由省级相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金融管理机构等有关单位参加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组织和协调。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系统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联络、协调工作和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管理以及组织实施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相关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按照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的要求收集、整合本区域本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逐级上报至省级相关行政机关。
  省级相关行政机关负责收集、整合全省本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时、准确地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交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
  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与司法机关衔接,对企业因诉讼而产生的信用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合并提交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与海关、金融管理机构等部门衔接,及时收集、整合相关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并提交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相关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省系统管理机构规定的程序、格式,客观、准确地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交企业信用信息,并对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其真实性由提供者负责。
  第十四条 企业自行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申报信用信息的,按照信息的性质,向其工商注册地的业务主管机关申报,受理机关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没有业务主管机关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并负责审核。
  第十五条 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将收到的企业信用信息妥善保留、留档备查,确保披露时严格按照原始信息披露,不得随意变更。
  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根据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十六条 被征信企业经身份验证后,有权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本企业的所有信用信息,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被征信企业及时方便查询。
   被征信企业有足够证据认为本企业信用信息有错误的,可以向省系统管理机构提出书面更正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
  省系统管理机构接到书面更正申请后,应当进行核对,如发现披露的信息与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原始信息不一致的,应当即时更正;与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原始信息一致的,应当告知企业向信息提供者申请更正。
  企业应当自省系统管理机构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信息提供者提交信息书面更正申请,信息提供者应当自接到更正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省系统管理机构和申请人做出维持或者更正的书面答复。
  第十七条 对企业向信息提供者申请更正的信用信息,省系统管理机构按信息提供者的书面答复处理;信息提供者逾期不答复的,企业可以向省系统管理机构提交书面异议报告,省系统管理机构应当将异议报告列入企业信用信息。
  省系统管理机构在企业申请更正信息期间,不得对外发布申请更正的该异议信息;企业逾期未向信息提供者提交信息更正要求的,视为无异议。
  第十八条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征集的下列信息可以按照我省有关规定通过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向社会公开披露:
  (一)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中一至六项的信息;
  (二)业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三)警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第十九条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征集的下列企业信用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本省有关行政机关披露:
  (一)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中一至六项以外的其他信息;
  (二)提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披露前款规定的信息,应当征得该企业的同意。
  第二十条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披露企业信用信息时,对所有企业信息的公开披露应当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披露企业信用信息不得将不同企业的同类信息进行比较性披露。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从事下列活动时,经所在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向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企业信用信息:
  (一)依法对企业进行有关审批、核准、登记、认证等活动;
  (二)依法查处企业违法行为;
   (三)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必需查询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需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或者其他途径披露依法可以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时,应当同时向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交该信息,并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进行披露,但同一行政机关的同一次行政行为涉及多个企业的情况除外。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将本机关掌握或者通过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获得的属于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披露或者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扩大本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范围和方式,法律、法规及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按照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行业协会可以以行规、行约的形式扩大协会成员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的范围和方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设定:
  (一)基础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期限至有效期限终止为止;
  (二)业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期限为企业受到表彰、获取称号的有效期限;
  (三)提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期限为提示信息作出结论之日止;
  (四)警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期限为2年,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对企业的限制期限超过2年的,依照该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期限披露。
  前款规定的披露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披露,转为档案信息保存。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业绩信息突出的企业,可以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抽查,在周期性检验、审验中当年度可以免审,以及给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对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较多的企业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检查或者抽查,根据不同情节依法在政府采购时不予纳入或者取消其资格,不将该企业列入各类免检、免审范围,不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关荣誉称号,并限制其参加有关评比、认证等。
  法律、法规、规章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限制登记注册、对外投资、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省系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未及时进行信息更正的;
  (二)违法征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
  (三)擅自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修改的;
  (四)无理拒绝被征信企业查询本企业信息的。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虚假、错误信息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视情节由监察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相关行政机关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审核时有失职渎职的,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条 对企业以外的其他营利性组织信用信息的征集与披露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3日起施行。


关于到远郊县(区)的讲师团干部和参加一年教学工作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的暂行规定

北京市文教办 市财政局 等


关于到远郊县(区)的讲师团干部和参加一年教学工作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的暂行规定
北京市文教办 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 市高教局 市教育局



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总公司,门头沟区及远郊各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高等院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1986〕15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从今年起,我市将从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和科研单位选派干部组成讲师团,赴远郊县(区)担负初中师资培训任务,同时组织一部分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到远郊县(区)担任
一年的初中教学工作。现对他们在远郊县(区)工作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暂做如下规定:
一、从在职干部中选派的人员,在参加讲师团期间,与原单位在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其工资福利(包括奖金、洗理费、书报费、副食品价格补贴等,下同)仍由原单位发给。
二、到远郊县(区)参加一年教学工作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应先去分配的工作单位报到。他们在担任教学工作期间,与所分配的工作单位在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其工资福利均由该单位发给。但他们在见习期间的工资按市人事局京人(83)第35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
配到远郊区县工作见习期间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执行。即“不再实行见习期间的临时工资,从报到之日起即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定级工资发给”。
三、他们在远郊县(区)工作期间的交通费,按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财政局(82)财行字第844号《关于试行职工交通费补助办法补充修定的通知》规定的标准,即“每人每月固定补助四次往返的郊区专线汽车、长途汽车和火车费,但每月最高补助额不得超过八元”。由原单
位补助。
四、他们在远郊县(区)工作期间患病,可在指定医疗机构内医疗,其医药费按公费医疗规定回原单位报销。
五、他们在远郊县(区)工作期间,由原单位按实际天数每人每天发给伙食补助费八角。
六、他们在远郊县(区)工作期间,执行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84)财行字第879号,京教人字〔1984〕第67号,京人(84)第53号《关于分配本市山区中小学教育补助费的通知》中规定的山区津贴、向上浮动工资以及部分县(区)自行规定的郊区津贴,山
区津贴办法,此项费用由远郊县(区)的学校发给。



198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