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城市天然气安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6:36:34   浏览:97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安市城市天然气安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


2001年延安市人民政府14号令


 延安市城市天然气安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城市燃气管理办法》、《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和《陕西省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天然气用途分为工业用气、商业公共福利用气和居民用气。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天然气用户,其用气计量、收费和用气设施的增设、拆改、维修以及安全管理,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延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是城市天然气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延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劳动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市城市天然气的安全、质量监察,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本市城市天然气的消防监督。在市区范围内,地上、地下的一切天然气管道、场站及附属设施,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供气单位组织实施。
  
  第四条 供气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用气规定,实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气。
  
  第五条 凡在供气范围内单位和城市居民,均可申请使用天然气。并以书面形式提交供气单位,由供气单位根据城市规划和天然气发展规划统一安排,分步实施供气。

  第六条 凡申请使用天然气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延安市天然气工程初装费收取办法》的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第七条 凡使用天然气的用户因故需要过户、更改户名、改变住址、销户停用或复接再用时均应提前30天向供气单位提出申请,按有关程序办理手续,并承担工、料费用。

  第八条 天然气用户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使用天然气;

  (二)不得私自拆、移、改动天然气表、灶、管道等天然气设施,如确需移动、改装和调换时,必须事先向供气单位申请,并按有关规定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不得私自安装天然气热水器、取暖器和其它天然气器具,民用、生活用气设施不得改为生产、营业、事业团体性质使用;
  
  (四)天然气气表、管道上不得吊放物品;

  (五)不得在使用天然气的房间同时使用煤炉、堆放易燃物品、出现其他明火火源,不得将其改为居室;

  (六)不得损坏表具、管道、铅封等天然气设施;

  (七)不准采取各种手续盗用天然气;

  (八)不得将裸露的天然气管道、阀门等设施包入墙内或掩盖。

  第九条 凡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及天然气壁挂炉取暖的用户,应事先向供气单位申请,经审查批准后,由供气单位按照天然气热水器及壁挂炉的技术条件、安全规范进行安装,逐户建立档案,并按规 ─4─定收取安装工、料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安装。

  第十条 用户所使用的天然气灶、热水器和壁挂炉等天然气器具应为国家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和经销不合格产品。

  第十一条 工业、商业、公共福利用户,应与供气单位签订用气合同,双方共同遵守。

  第十二条 用户应自觉遵守安全使用天然气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天然气,自觉按时缴纳气费,爱护和维护天然气设施,如发生故障,应立即通知供气单位进行处理;如发生火灾事故,除应立即采取切断气源等应急措施外,并立即报告消防部门。
  
  第十三条 天然气的计量管理分为:
  
  (一)工业用户:设总计量表及用气设备分计量表;供气单位管理到总计量表,监督到用气设备;

  (二)商业公共福利用户:设总计量表和分计量表,供气单位管理到总计量表,监督到分计量表;

  (三)团体居民用户:可设总计量表,户设分计量表,供气单位管理到户表,服务到灶具;

  (四)直供居民户:每户设户表计量,供气单位管理到户表,服务到炉具。工业用户、商业公共福利用户、团体居民用户以总表计量结果作为计量依据,直供居民以户表计量结果作为计量依据。

  第十四条 用户应遵守仪表管理规定,使仪表正常运行,故意违反规定,造成仪表无法计量者,其用气量按用气设施额定用气量2倍计算收费。

  第十五条 用气单位在申请使用天然气时,应提供相应的地形图、楼层结构图等必备的相关资料,以便安排设计、施工。 用气管线敷设等相关资料,报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检同意后,方可施工安装。竣工后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供气部门方可供气。

  第十六条 用气单位对所管理的计量装置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定,保证计量的准确性。若用户对计量有异议,可提出校核。经复查校验后,仪表误差超过允许范围者,从当月起予以纠正,免收校验费,已计收的气费多退少补;若仪表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者,维持原计量,校验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七条 用户气费结算办法:凡工业、商业公共福利用气一律由银行办理同城无承付托收,若帐号变动时,用户应及时通知供气单位更正。使用IC卡表的用户,缴费实行买卡用气。普通表用户每月接到气费通知单后3 日内到供气单位指定的地点缴费,逾期不交者,暂停供气。团体居民用户,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供气单位收费人员收缴气费。

  第十八条 凡使用天然气的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和居民用户,其天然气设施的产权划分,居民用户以调压箱(柜)为界,界外属供气单位,界内至用气设施属用户;工业、公福、商业用户以公网接口为界,界外属供气单位,界内至用气设施属用户。产权归用户的天然气设施由用户管理,维修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完成,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九条 天然气设施包括储配站,主、支线管网和庭院、户内管道、阀门、调压箱、计量表、测试桩、传感器、标志桩等,均涉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都应积极保护。

  第二十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输气管道、阀门井、调压箱的地面上及两侧2 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堆放物料、停放重型车辆以及取土、挖沟、种植根深植物;严禁随意移动、拆除、毁坏天然气设施。

  第二十一条 在危及天然气设施安全范围内施工时,建设单位必须在施工前与供气单位联系,由供气单位派人监护,如有损坏天然气设施的,由建设单位承担修复损坏造成的全部工程费用。因城市建设工程需要,必须动迁天然气设施位置时,由建设单位提出迁移方案,经市规划部门和供气单位批准后,由供气单位安排施工,工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根据城市规划和天然气发展计划,天然气管道需要从单位通过或需要外接口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阻挠或干扰。

  第二十三条 除消防紧急情况外,未经供气单位同意,任何人不得开启或者关闭天然气管道上的公共阀门。

  第二十四条 供气单位应建立健全供气安全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设备、供气管理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因设施维修等不可避免原因需要停气时,供气单位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及时通知用户。供气单位应对用户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并编写安全用气手册,做到一户一册。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二)、(三)、(七)款和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者,除由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检查费、维修费、工程费和其它损失外, 供气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者,由供气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 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查封其用气设施,并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予以处罚:

  (一)私自在城市供气设施上(户内户外)安装设备用气者;

  (二)暂停供气的用户未经供气单位批准又私自接管用气者;

  (三)擅自扩大用气范围,擅自开启停止的用气设备及转供他户者。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用气操作规定,拒不改正或供气设施年久失修,严重漏气者,应予以停气,待纠正、修复后再正常供气。

  第二十九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破坏或损坏供气管道、设施等留下事故隐患或造成重大事故者;

  (二)蓄意利用设备或漏气处所放火、纵火,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者;

  (三)擅自绕表接管,盗窃用气造成重大事故者;

  (四)私自移装、拆卸天然气管道、表具、设 ─10─备,造成重大事故者。

  第三十条 供气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停气造成人为断气事故的;

  (二)因责任事故影响正常供气,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计量表具完好,任意乱抄、乱收气费用的;

  (四)工作态度恶劣,有意刁难用户,或敲诈勒索的;

  (五)管道、场站、调压设备严重漏气,不及时报告、抢修,造成重大损失的;

  (六)以权谋私,以气谋私,贪污公款,索贿受贿的。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 ─11─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法定时限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延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各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同类文件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注民生:从视角晒晒媒体的良知

唐时华
  

  “打工妹,蚁族,被拐儿童,罪犯子女……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都要过年,都想回家,都有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利,也都是社会关注的对象。在新的一年里,祝福他们的苦涩与烦恼越来越少,幸福与希冀越来越多,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温暖。”(《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二期)
  在一些媒体纷纷扬扬的富豪财产排行、名人隐私盘点中,《民主与法制》杂志组织的一组文章,却悄然打动了我。这些文章的主角,是用半个馒头当第二餐饭的马强,是在王府井献血的打工妹小敏,是在太阳村蹦蹦跳跳玩耍的犯罪子女。他们在这个充满着宏大和高贵的氛围中,独自过着自己最简单的生活。
这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按照通常的标准,似乎还没有理由登上媒体的大雅之堂,然而,就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将我们打动,让我们深思。
  关注重大事件,自然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快感;而关注明星大腕,也似乎是媒体天然的情结,明星一掷千金,万种风情,上了媒体,能吸引万众瞩目的眼球,发行上去了,效益自然青云直上。但是,在媒体一片“你方唱罢我登场”喧嚣中,往往有一些人,他们的故事既不轰轰烈烈,也毫无悬念,既与香艳无关,也不能拉来赞助,甚至连“赔本赚吆喝”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他们是谁,他们不是任志强,也不是徐静蕾;没有人关注他们的舅舅是谁,也没有谁愿意对他们跨省追捕。他们是我们的普通民众甚至是弱势群体,是我们身边的买菜工,送水工,洗碗工,垃圾清运工,是我们身边鲜活走过千百遍你都不会注意的那些普通人。
  作为一名读者,我无意苛求每一个媒体每时每刻都能持续关注普通群体,在2010年伊始,我只能表达一个普通人最简单的期望。那就是:在印刷越来越高档,封面越来越香艳、标题越来越雷人的背后,我们的媒体能否保留一点可怜的关注,关注一下最基本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哪怕是几块一斤的菜价,几百一月的房租和几千一年的学费。关注一下那些小煤窑里面矿工的生存现状,打工妹一年的愿望和城市“蚁族”新一年的计划和努力?
  我还突然想起媒体的一种理念,一种宗旨。那就是:我们要在哪一种广场中生活,我们在试图发出哪一种声音?
  我们的一些记者,宁愿在明星的别墅前寒夜漫漫苦苦守候独家婚外恋新闻,也不愿意在普通民众期盼的眼光中放下高傲的头颅;我们的一些媒体,宁肯抱着大腕的臭脚丫子不放,也不愿走进民众清新的原野;有的媒体,动辄长篇累牍地报道富豪们奢侈消费的场景,也不愿把农民工最简单的期盼发上一个小小的豆腐块。
  这是一种理念,一种良知、一种道义、一种责任。
  这种办刊、办报和办网的理念,代表一个媒体最终的走向。我常常看到一些媒体标榜自己进驻了多少家高档酒店和豪华卖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他为什么不说进驻了多少个乡村和小学;我常常看到一些媒体豪迈地称呼自己只面向成功人士,就会贸然猜测他们是否就真正征服了一个即使是普通人的内心。
当一家媒体只剩下了标新立异,只剩下了追逐时尚,只剩下了媚富和媚俗,他还能剩下些什么?吹得再庞大的气球,总有破灭的一天,飞得再高的视野,总要回归坚实的大地。我们的媒体,最终还是要回来人民群众的广场中来,回到众多普通人的生活中来。
  关注民生,并非让媒体掉价;追逐奢华,也未必就能为媒体颜面增光几分。一个恰恰是那些深入民间、关注百姓生活的报道,才能深深触动每一个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恰恰是那些时时惦记老百姓生活的媒体,才能被我们的市场所需要,那些仅仅依靠包装和噱头来欺骗读者的媒体,也必然会被读者所唾弃。我们的每一个媒体人,都应当时时拷问自己的良知,向自己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我民生了吗?


作者单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府办发〔2006〕86号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制定的《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九月一日



扬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67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自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市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具体对象为:在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邗江区辖区内所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上述区域范围内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市区(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市直)范围内下列五类学生免收学杂费:(1)在市区范围内农村乡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2)在教育部门按就近入学划分的施教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3)在最近5年内因征地、拆迁安置后户口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范围内农村户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4)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中符合有关规定到公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5)在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第三条 免费项目为:杂费及信息技术费。免费标准为:杂费,小学84元/生/学期,初中120元/生/学期;信息技术费,小学3-6年级20元/生/学期,初中30元/生/学期。省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
第四条 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财政对学校(包括民办学校)按实际免收学杂费数额安排补助资金。宝应、高邮、江都、仪征、邗江等县(市、区)除省级财政补助部分资金外,其余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三个区属学校由各区财政负担;市直学校由市财政负担。
第五条 从2006年秋学期起,每学期开学后10日内,由教育行政部门核实汇总各学校本学期分年级享受免费学生人数并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测算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按时下达给各学校。
第六条 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公办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生住宿费,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应由学校提供的公共性服务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禁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和手续费等费用。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并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民办学校要在现有实际收费水平基础上,按公办学校免收学杂费标准减收学生学费,今年秋季新学期已收取的必须及时全额清退,且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学生经济负担。
第七条 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支付,均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财政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只能用于学校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费开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社保、医保和代课教师工资,不得用于基建开支,不得用于偿还历史欠债以及上缴各级政府行政部门。
财政部门要统筹管理好省和本级安排的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学校,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部门要于8月上旬预拨部分资金到学校,以保障学校在暑期开展教师培训、校舍维修、设备用品购置和新学期开学准备等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开支。
第九条 财政部门在安排分配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时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要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对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免费后农村中小学的收费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条 各地应将免收学杂费政策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免收学杂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免收学杂费工作顺利推进。
第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学起执行。
第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教育局、财政局负责解释。